业内动态

复学半个月内三名学生体育课猝死的反思
时间:2020-05-06 13:36:23

在学校的体育健康教育中,一方面要通过各种运动让学生有健康的身体,形成运动的习惯,为将来的工作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另一方面也要让学生了解为什么要参加运动,运动和体质、疾病的因果关系,将健康的理念和疾病的防控知识融汇到日常的教育教学当中。

——朱为模

引言

从4月13日至今,不足一个月时间,浙江、河南、湖南三地三名初三学生体育课猝死......


4月14日,浙江省温州市初三学生开学后的第二天,温州市第二实验中学为了让学生进行恢复性的体育锻炼,学校组织初三11个班级近500人在操场跑1500米,一名未满16周岁男同学,在进行集体跑步活动中晕倒,紧急送医院治疗,后抢救无效身亡。

4月24日下午,河南省周口市郸城县某中学初三学生的体育课上,一李姓学生戴着口罩绕着操场跑步,突然身体后仰,头部着地……,送医后抢救无效离世。


4月30日下午,湖南省长沙市湘郡未来实验学校一名初三学生在体育课上进行1000米体考测试时,倒地猝死。据称,当时该生佩戴着N95口罩。

从4月13日至今,疫情后复学重返操场不过半个月,但陆续发生三起跑步猝死事件,实在令人痛心。在为不幸事件惋惜的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长期以来体育课“注水”严重,中国青少年的身体素质指标令人担忧,“小眼镜”“小胖墩”“豆芽菜”……近年来各省区市的体质监测显示,中国青少年的体质状况更是不容乐观。


我们不能因为运动事故而弱化体育课,因噎废食。相反,各地教育主管部门应当追源溯本,加强学生运动风险防范意识教育,完善校园急救体系,制定科学的急救措施,推行更为科学合理的体育教学,重视体育课风险管理。


 



✪ 重视体育课风险管理

相较归因于学生体质弱、应试教育等长周期问题,重视一节体育课的风险管理,更是当务之急。


中文核心期刊《现代中小学教育》曾于2014年发表文章指出,「学校体育安全督查应常态化」,从2007年5月7日到2014年6月30日,全国关于小学生体育课猝死报道有58例,而因体育课疏忽造成猝死的有35例。


这需要常态化的督查方案,关乎体质健康测试科学化落实、体育场地、器械隐患排查;体育教师、校医对学生既往病史的建档、保护与监控情况课间作息时间科学安排、锻炼出勤率的把关、中考体育风险的管理等。

此外,完善学校的急救体系,使用科学的急救措施,加强学生运动风险防范意识教育,将有效降低校园运动事故。


日本曾经发起“校园零死亡”计划,就是基于完善校园急救体系的打造,从小学就开始普及急救常识、AED使用。


校园里的心脏骤停,要急救成功,就是三个条件:


1.师生能识别出心脏骤停并拨打急救电话。


2.师生能实施胸外按压,维持患者心脑血供。


3.校园里配置AED并及时使用,转复患者心律,起死回生。


 


在一家学校要做到以上几点,只需要校医每年给每个班级上一堂急救课,在校医室配置一台自动体外除颤器(AED),在体测和运动会时放在场边做急救保障。这就需要学校的校医室有一个具备资质的校医,而不是一个校领导的“近亲和家属”。


作为校园里的校医室,实际上相当于一个基层医疗机构,应名副其实,有该有的设备、做好该做的事情。


从目前来说,「校医不懂急救、缺失急救体系」一度被媒体曝光,依旧存在部分校园。我们国家有很多所谓“重点中学”、“牛校”、 “神学院”,说的都是升学率,这是唯一指标。而对于给师生创造一个安全学习环境、怎么传递一种尊重生命守护生命的社会责任感,需要校园去思考和践行。

应对校园体育风险,一方面,校园应该切实开展师生的急救常识学习与技能训练,并配置自动体外除颤器AED。另一方面,校医室应有急救基本配置,校医必须具备一定急救资质,切实履行责任和义务。

体育课、体育测试的风险管理,校园急救体系,是学生体育课的「护身符」。

而在疫情过后,更需要精细打磨这块「护身符」。

 



✪ 体育课训练内容要合理安排


体育运动可以强身健体,培养我们顽强拼搏精神,但也要用科学的方法,合理安排训练,注意自己的身体,量力而行,循序渐进,安全才使得健康更有意义!


1.疫情后复课,体育课应当循序渐进


疫情隔离,许多孩子足不出户,运动不便。当然如果家长和孩子重视运动,完全可以借助室内简易吊环、哑铃、跑步机等等保持运动。


运动时,人体消耗大量氧气,戴口罩会阻碍吸氧,甚至引发基础病。复课之初,体育课不宜跑步,改为运动量较小的跳绳、八段锦等为宜。


2.体育课教学内容避免急进急退或急停

体育课提出预防为主、安全至上。师生之间、同学之间要保持安全间隔距离,人员不得聚集;宜选择安全性较高的教学内容;场地(所)、器材、教具须按防控要求进行消毒。循序渐进、循序渐退。要把握好强度的合理控制,教学内容要在评估基础上确定教学起点;运动强度、负荷设计、教授内容难度安排要循序增减,避免急进、急退或急停。


3.整体行进时一路纵队前后2米以上


在教学建议方面,整体行进时建议采取一路纵队,前后距离建议在2米以上;如确需并排行进时,左右间隔建议在2米以上。要合理选择教学场地。体育课、体育大课间须安排在室外的运动场所。如无条件,所安排的运动场所须确保通风良好(有条件的学校建议增加机械通风)。


4.教师避免正面面对学生

体育课中,不密集站队,学生之间间隔距离建议最大化,不面对面站立。避免进行身体直接对抗性和接触性的体育活动,以发展心肺功能的有氧徒手运动和自主单人完成的练习动作为主。


不提倡采用学生面对面站立式教学的方式。尽量做到不闲谈,要避免面对面说话。教师在指导学生时距离建议不得少于2米,避免正面面对学生。


运动强度及密度要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小学、初中及高中生平均心率应分别在130次/分、135次/分、140次/分左右;各学段练习密度要达到50%以上。


课间应确保学生之间间隔距离达到防控安全距离。各学校可根据本校场地实际,对学生之间的间隔距离进行最大化安排,场地不足的学校可采取分批错峰进行。


5.户外运动保持安全距离可摘口罩


户外运动时,在相互间保持安全间隔距离的基础上,可以不戴口罩。运动前正确存放口罩,运动完毕,待呼吸平稳、洗手后及时戴口罩。

 



✪ 科学佩戴口罩


从目前来看,「戴口罩跑一场1000米导致猝死」,是被普遍认同的客观事实。


更进一步来说,限制氧气摄入、强制呼吸吐纳,让体格健壮的成年人感到不适,而对于发育为完善的青少年,会成为猝死诱因之一。


在一项「口罩训练」实验中,由于呼吸不畅出现生理症,并选择终止实验的人数占比为12%,在数名壮硕的成年男性受试者中,甚至出现了晕眩现象。


而「口罩训练」的负面效应,会在心脏收缩能力弱、胸廓狭小的青少年群体中放大。

比如说,由于心肌发展不完善,青少年会更多依靠加快心率,来增加心输出量以适应需要,14周岁人群100m/min的心率在160,成人在134-146之间。因此,应减少回心血量骤增骤减的运动方式,而憋气、紧张性、静力性练习就在其中。


同样,由于呼吸肌弱且呼吸表浅,青少年运动时会更多依靠加快呼吸频率,来增加肺通气量,呼吸深度相对增加较少,而在此情况下,戴上「大力呼吸器」的N95口罩,其实是限制了必要氧气的吸入。

 



青少年戴上口罩运动的风险,会在狂奔800米、1000米跑形成的「危险」氧亏下,被进一步抬高。


因为,需氧量大大超过摄氧量,是动用无氧工作能力,完成3分30秒跑1000米的表现。而这也意味着,高频喘息的操场无氧运动,其实更需要及时摘下口罩及时呼吸。


事实上,新华社已于近日采访了多位医学工作者,在通风户外进行一定间距的体育活动时,可不戴口罩是被认同的观点。


对此,广州市教育局也发布教学指引表示:体育课符合条件可不戴口罩。4月27日,广州市教育局发布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广州市中小学校体育与健康教育教学指引。指引提到,户外运动时,在相互间保持安全间隔距离的基础上,可以不戴口罩。运动前正确存放口罩,运动完毕,待呼吸平稳、洗手后及时戴口罩。


 


❉ 广州市美华中学的学生在上体育课


✪ 医生提醒:这种口罩体育课别戴

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免疫学教授王月丹提醒:即便是大人在佩戴N95口罩时,一次时间也不能超过4个小时,如果长时间持续使用N95口罩,会造成肺部损伤,可能会引起肺气肿之类的问题。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感染管理部的专家宗志勇、王妍潼建议:不要给7岁以下的儿童戴N95口罩,哪怕是做了特殊空气阀设计的N95口罩,因为呼吸阻力会太大,小朋友会有窒息风险。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感染管理科主任何浩表示:N95口罩能过滤掉95%的微小颗粒,这势必会影响它的透气性。戴久了会因缺氧、二氧化碳潴留酸中毒,而感到困倦、头晕、胸闷。不建议孩子戴着口罩做剧烈运动,可能会引起缺氧。如果孩子需要上体育课的话,建议在通风的户外进行,进行体育活动时可不戴口罩,尽量选择可保持一定距离的运动项目,比如做操,避免密切接触。


✪ 东华大学非织造材料科研团队提示

儿童使用口罩需注意以下事项:

①儿童口罩不适用于36个月及以下的婴幼儿。

②儿童口罩分为大、中、小号。

小号:适用于3-6周岁儿童,佩戴需谨慎。

中号:适用于6-9周岁儿童。

大号:建议10周岁以上儿童佩戴。

注:由于儿童个体化差异较大,以上仅供参考,试戴更重要。

③儿童口罩宜采用耳挂式口罩带,口罩带不应有自由端,不应有可拆卸的小物件。

④儿童口罩鼓励个性化设计,但卡通花色口罩对染色颜料和工艺要求较高,建议慎选花哨的儿童口罩。

⑤学校等公共场合日常防护,一般情况下戴口罩一日一换即可。选择合适尺码的口罩,保证口罩密闭性,戴口罩时要用双手紧压鼻梁两侧的金属条,使口罩上端紧贴鼻梁,向下拉伸口罩,不留褶皱。

✪ 体育课不能“因噎废食”


从上月开始,各地教育局已经出台今年中考变化政策,来规避疫情后高强度复训的风险。广东、福州、吉林等多地中考体育取消或调整。除了直接取消考试,也有将考试改为广播体操,将游泳、跑步设置为选秀项目的方案。


相较而言,在疫情后期循序渐进地为学生,安排体育课时计划,是更值得倡导的。

而从长远来看,解决“体育课”的困境,让青少年从体育锻炼中实现“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锻炼意志”的目标,更需要态度坚决的制度保证。

体育“补课”刻不容缓。从更广泛的意义来说,整个社会的体育补课更是刻不容缓。

✪ 不同人群口罩选择与使用指引

 


 


 



报名请关注“力火体育培训”公众平台。


 >> 师资队伍

  • 梁國軍
  • 郑嘉俐
  • 曾海峰
  • 李志刚
  • 曾双
  • 吴玉霞
  • 潘骏予
  • 安 良
  • 唐益艺
  • 方成红
  • 钟克明
  • 陈楚贞
  • 李文  LIWEN
  • 李兴(李柯良)
  • 吴倩
  • 严福广
  • 黄强
  • 刘健
  • 余跃
  • 杨泽鹏 Yang ze peng
  • 周鹏飞
  • 衡咏帅
  • 吴长清
  • 郭键
  • 丽莎Lisa
  • 顾越
  • 廖中梅
  • 于航
  • 敖静怡
  • 黄晓强
  • 张国成
  • 黄丽英silver
  • 张念胜
  • 王德生
  • 李清岭
  • 文忠
  • 黄波
  • 李志刚
  • 香香
  • ​陆俊伟
  • 李轩昂Bruce Lee
  • 赵金火
  • 陈思华
  • 林鸿严
  • 袁会超
  • 张芷幔
  • 杨英
  • 王俊杰
  • 苏晴
  • 宋智勇
  • 卢康焕
  • 龙远炜
  • 李莎
  • 付子宸
  • 陈松年
  • 曾双
  • 李永坤
  • 简婕
  • 陈秀
  • 马学卿
  • 培训师许群超简介
  • 刘东智
  • 戴剑松

 >> 招生简章

为进一步规范体育健身市场,提高体育从业人员素质,在体育行业推行健身教练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根据《劳动法》《职业教育法》《全民健身条例》和《国家体育总局关于开展体育行业职业技能鉴定工作的意见》(体人字[2006]589号文件)的要求,由全国优秀健身教练国家职业资格(力火体育广州和重庆)培训基...

 >> 报考流程

A、现场报名:

1、查看报名条件,根据招生简章确定自己符合相应申报等级。

2、填写报名申请表(可填写电子表格),备齐报名材料。

查看详细>>

B、异地报名(网上报名):

1、上力火体育官网“课程介绍” 浏览相关招生信息。

2、对照招生简章“报名条件”,选择好自己报名级别。

查看详细>>

 >> 重庆分部

为进一步规范体育健身市场,提高体育从业人员素质,在体育行业推行健身教练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根据《劳动法》《职业教育法》《全民健身条例》和《国家体育总局关于开展体育行业职业技能鉴定工作的意见》(体人字[2006]589号文件)的要求,由全国优秀健身教练国家职业资格

 >> 健身器材

广东职鉴授予广州培训基地牌匾
重庆职鉴授予重庆培训基地牌匾
优秀单位
培训合影
点击关闭